舟山海葬新政策是什么时候发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24 年 4 月 1 日,普陀区发布了一项颇具意义的海葬优惠政策。该政策旨在鼓励市民选择骨灰撒海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以进一步推动绿色殡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费用方面,政策给出了相当大的优惠力度。不仅免收骨灰接运车辆及骨灰撒海船只的费用,还免费提供鲜花瓣、海葬证、礼仪服务、纪念碑刻字等一系列服务 。此外,对于实施骨灰撒海的家庭,每例还给予 2000 元的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关于海葬的地点,普陀区明确指定为莲花洋。莲花洋这片海域,海水清澈,洋流稳定,能让骨灰随着海水自然地扩散,仿佛逝者的灵魂也在大海中得到了自由与安宁,自 2010 年普陀区殡仪服务中心正式向外提供海葬服务起,就有众多逝者的骨灰撒入其中。而且,为了方便家属日后祭祀缅怀,撒海后的祭祀平台设在东港街道塘头,给家属提供了一个可以寄托哀思的固定场所。
海葬在舟山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舟山,这座被大海环绕的城市,海葬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与时代同行的故事集 。在早期,海葬更多是基于民间朴素的观念和对大海的敬畏而产生的自发行为。那时的舟山,人们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情感,大海是他们生活的依靠,也是灵魂的归宿。但在政策层面,还处于一片空白,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规范,海葬更多是一种零散的、个人化的选择。
时间来到 2010 年左右,舟山开始关注海葬这一生态葬式。普陀区率先行动起来,开展了关于海葬的讨论和初步规划,为后续政策的出台埋下了种子。普陀区的探索有着其独特的背景,这里渔业发达,渔民们与大海的联系紧密,对于海葬的接受度相对较高 。而且普陀区作为舟山的重要区域,其先行先试的经验,对于整个舟山的海葬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2013 年是舟山海葬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宁波首次举行联合海葬,8 名逝者在舟山莲花洋入海为安。这次活动不仅让舟山看到了联合海葬的可行性,也为舟山海葬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践参考。此后,舟山加快了海葬的探索步伐,开始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动海葬的发展。在这期间,舟山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海葬的流程和服务,从最初的简单操作,逐渐发展为有组织、有规范的服务体系。
2017 年,舟山四个县区均制定了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贴政策,规定对辖区内的亡故居民免费实施海葬,并给予 2000 元至 5000 元的奖励。从 2010 年至 2022 年底,舟山共举行 525 次海葬共祭仪式,让众多逝者魂归大海。到了 2024 年 4 月 1 日,普陀区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海葬的各项细节,包括免费提供的服务、补助金额以及指定的海葬地点和祭祀平台,标志着舟山海葬政策走向成熟。
舟山的海葬手续具体怎么办理?

目前,虽然没有专门针对舟山市海葬手续的详尽官方文件,但我们可以参考周边地区及国内其他城市的海葬办理流程,大致梳理出在舟山办理海葬可能需要经历的步骤。
首先是准备材料。家属需要提供一系列能证明逝者身份以及办理人资格的材料,比如逝者直系亲属办理人的身份证,这是确认办理人身份的关键,只有直系亲属才有资格办理海葬手续,确保了手续办理的合法性。同时,还需提供逝者的死亡证明,一般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可以作为证明,用以证实逝者的死亡事实以及骨灰的合法来源。另外,逝者的户口本或户籍注销证明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能明确逝者的户籍等相关信息,方便后续手续的办理。就像在天津办理海葬,就需要准备逝者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逝者的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申请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逝者的死亡证明原件和复印件、逝者的火化证明原件和复印件等一系列材料 ,舟山的情况应该也与之类似。
接下来是预约登记。家属可以先通过电话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相关殡葬服务机构,像普陀区的居民就可以拨打普陀区殡仪服务中心的电话,了解海葬的具体安排和可预约时间等信息。现在很多城市都紧跟时代步伐,支持线上预约,比如通过当地政务服务平台或殡葬服务机构的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渠道进行预约,舟山或许也会采用类似的便捷方式。在预约时,家属需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内容涵盖逝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办理人的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与逝者的关系等;还有海葬的意愿表达,表明家属是自愿选择海葬这种方式。
然后进入资格审核阶段。相关部门会对家属提交的材料和申请进行仔细审核,主要审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家属是否符合海葬的相关要求。比如是否为本市户籍,在一些城市,集体海葬通常只面向本地户籍的逝者 ,舟山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规定。若家属符合条件,就会收到海葬活动的通知,告知具体的海葬时间、地点以及后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就好比济南办理海葬时,工作人员会对家属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海葬条件,审核通过后才会通知家属后续事宜。
在海葬仪式举行前,家属还需前往指定地点办理正式的手续,其中可能包括签订海葬协议。这份协议可重要了,它明确了海葬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海葬服务的内容,是只包含简单的撒骨灰,还是会有一些告别仪式、礼仪服务等;费用方面,根据普陀区的政策,虽然现在有很多免费项目和补助,但还是要明确是否还有其他可能产生的费用;对骨灰处理的方式,是直接撒入大海,还是使用可降解骨灰盒沉入水底等。同时,家属可能需要将骨灰提前交至指定地点统一保管,由工作人员进行编号等处理,这样能保证海葬过程有序进行。
海葬当日,家属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凭相关登记凭证签到、领取胸牌等,参加集体告别仪式。仪式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登船前往指定的海葬海域,将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会维持秩序,确保海葬仪式庄重、顺利地进行。
舟山不同形式海葬的费用情况如何?

在舟山,海葬的费用因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先说集体公益性海葬,以普陀区为例,2024 年 4 月 1 日出台的政策明确规定,实施骨灰撒海不仅免收骨灰接运车辆及骨灰撒海船只的费用,还免费提供鲜花瓣、海葬证、礼仪服务、纪念碑刻字等一系列服务 ,并且每例给予 2000 元的补助。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让更多人能够选择这种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从 2010 年起,舟山市启动海葬服务工作,截至 2022 年底,共举行 525 次海葬共祭仪式,这其中集体公益性海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再看私人订制海葬,这类海葬服务更加个性化,费用也相对较高。一对一包船海葬的价格因船只规格不同而有所差异。专属一对一包船独立海葬服务,价格大约在 5600 元,这种规格的船只或许在空间大小、设施配备上相对较为基础,但足以满足小家庭进行私密海葬仪式的需求。而大船的费用则相对昂贵,约 13800 元,大船通常具备更宽敞的空间,能容纳更多的家属一同参与海葬,且船上的设施可能更为完善,如配备更舒适的休息区域、更专业的祭祀设施等,航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更高,能为家属提供更好的海葬体验,所以价格也会更高。还有一些私人订制海葬服务,除了基本的海葬服务外,还会根据家属的特殊需求,如邀请专业的宗教人士进行诵经超度,举办传统的祭祀礼仪活动,布置祭祀场地等,这些额外的服务会使费用进一步增加。像邀请佛教僧人进行 2 小时左右的诵经超度,可能收费在 2000 - 3000 元不等;举办传统祭祀礼仪活动,准备鲜花、供品等,费用也会根据鲜花种类、供品品质和数量而有所不同。
与周边地区相比,嵊泗县的海葬奖补标准较为突出,提升至 8000 元 ,这意味着当地居民选择海葬,不仅不需要支付费用,还能获得一笔可观的奖补。相比之下,普陀区的 2000 元补助虽然数额相对较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属的经济压力,并且普陀区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也较为全面。在集体公益性海葬的免费程度和补贴力度上,舟山整体处于一个较为积极推动的状态,与北京、福州等地类似,本地户籍选择集体海葬都有一定的补贴,体现了对生态安葬方式的鼓励。
舟山未来海葬政策可能有哪些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舟山未来的海葬政策有望在多个方面迎来积极变化。在补贴范围上,或许会进一步扩大。目前普陀区的海葬补贴政策已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未来全市各县区可能会统一标准,提高补贴金额,让更多家庭受益。就像嵊泗县已经将海葬奖补标准提升至 8000 元,其他县区也有可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超越,以更大的力度鼓励市民选择海葬,从而推动全市绿色殡葬事业的发展。
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将是未来政策变化的重点。海葬仪式的流程可能会更加精细和个性化。比如,在告别仪式环节,可能会增加更多情感关怀的元素,为家属提供更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缅怀逝者。礼仪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会不断提高,经过系统的培训,他们能够为家属提供更贴心、专业的服务,从接待家属到海葬仪式结束,全程给予关怀和指导。同时,船只的设施也可能会进一步升级,配备更先进的安全设备和舒适的休息区域,让家属在海葬过程中感受到安心和舒适。
在祭祀配套设施方面,舟山可能会在更多地方建设海葬纪念碑。除了现有的东港街道塘头祭祀平台,其他县区也会根据实际需求,在海葬地点附近设立纪念碑,方便家属就近缅怀逝者。而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线上祭祀平台也是大势所趋。家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在虚拟的祭祀空间里为逝者献上鲜花、留言悼念,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祭奠亲人的需求。
此外,舟山未来可能会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的海葬服务圈。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海葬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吸引更多长三角地区的居民选择在舟山进行海葬,进一步提升舟山在海葬领域的影响力。
海葬政策对舟山民众有什么影响?

海葬政策的推行,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舟山民众的生活,在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殡葬观念上,舟山民众的思想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去,“入土为安” 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逝者只有埋葬在土地里,灵魂才能得到安息 。但随着海葬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越来越多的舟山人开始重新审视殡葬方式。许多市民逐渐认识到,海葬并非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而是一种更为豁达、自然的归宿选择。就像蔡先生的妻子,生前一直主张厚养薄葬,坚持人来自自然,也要回归自然,所以选择了海葬 。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了舟山民众在殡葬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从传统的保守观念向更加开放、环保的理念转变。
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是海葬政策带来的重要影响。舟山作为海岛城市,海洋是其重要的生态资源。海葬政策的实施,让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海洋生态的重要性。选择海葬,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安置方式,更是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对海洋生态的尊重。当市民了解到海葬不占用土地资源,避免了传统墓葬可能带来的土地浪费和环境破坏,骨灰撒入大海后会在自然环境中逐渐降解,回归自然循环,他们开始积极支持和参与海葬。这一过程中,民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更加关注海洋生态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更加注重环保行动,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海洋清洁活动等。
经济负担的减轻也是海葬政策给民众带来的实惠。传统墓葬需要购买墓地、墓碑等,还需要支付后续的墓地维护费用,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海葬,尤其是集体公益性海葬,费用相对较低,甚至在一些地区是免费的,还能获得补贴。以普陀区为例,不仅免收骨灰接运车辆及骨灰撒海船只的费用,还免费提供鲜花瓣、海葬证、礼仪服务、纪念碑刻字等一系列服务 ,并且每例给予 2000 元的补助。这大大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让更多家庭能够在不承受过多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为逝者选择一种合适的安葬方式。
海葬政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舟山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定居者。海葬政策的实施,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里共同参与海葬活动,分享各自的文化和习俗。在海葬仪式上,人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家属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缅怀逝者,有的遵循传统的祭祀礼仪,有的则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舟山的社会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结语

舟山海葬民政新政策的出台,是殡葬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承载着环保、节约资源以及推动文明新风尚的使命。从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海葬作为一种绿色殡葬方式,不仅减轻了土地资源的压力,也让逝者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回归大海,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并支持这一政策,让绿色殡葬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为建设美丽舟山、推动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