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殡葬相关政策,发现舟山海葬居然有奖励政策,这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大家都知道,海葬作为一种环保又具特殊意义的殡葬方式,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可为啥舟山会出台奖励政策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和具体细则?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舟山海葬奖励政策这件事儿 。

二、海葬在舟山的发展背景

(一)舟山的独特地理环境

舟山,这座位于我国东部的海岛城市 ,宛如散落在东海上的璀璨明珠,由 1390 个岛屿组成,拥有 270 多公里的深水岸线 。它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紧邻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 。
这里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渔场,各类海洋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不仅为渔业、航运业等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也为海葬这一殡葬方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舟山,海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渔民们世代以海为生,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敬畏之心。在他们心中,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灵魂的归宿。这种与海共生的生活方式,使得海葬理念在舟山民间有着一定的基础 。许多舟山人认为,将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是让他们回归自然,与大海融为一体,是一种顺应自然、充满诗意的归宿方式 。

(二)早期海葬情况

在早期,尽管舟山民间有着海葬的理念,但在政策层面,海葬缺乏明确的规范和引导 。当时,人们对于海葬的认知和实践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
一些家属可能会自行租用船只,在海上寻找一个自认为合适的地点,将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 。这种自发的海葬行为,虽然体现了人们对海葬方式的认可,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规范,海葬过程可能不够庄重、肃穆,无法给予逝者应有的尊重 。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可能会导致海葬地点分散,不利于后续的祭祀和纪念活动 。
此外,早期人们对海葬的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可能在海葬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且,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部分人对海葬仍存在疑虑和偏见,认为这种方式不够 “正统”,担心会受到他人的非议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葬在舟山的早期发展 。

三、舟山海葬奖励政策详情

(一)政策的具体内容

  1. 费用减免:普陀区在海葬费用减免方面力度较大,免收骨灰接运车辆及骨灰撒海船只的费用 。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要知道,租用专门的车辆运输骨灰,以及租赁适宜在海上进行撒海仪式的船只,这两项费用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的家庭来说,可能会因为这部分费用而对海葬望而却步。而普陀区的这一政策,消除了他们在经济上的顾虑,使得更多人能够选择这种环保的殡葬方式 。

  1. 资金补助:在资金补助方面,不同区域的补助金额有所不同。普陀区对每例实施骨灰撒海的给予 2000 元补助 。而诸暨等地对在舟山进行集体海葬的逝者,每例奖补更是高达 1 万元 。如此高额的补助,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海葬这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像新昌县,为了深化殡葬改革,从 2024 年元旦开始,对在舟山海葬的逝者家属每例一次性奖励 10000 元 。这些补助资金可以用于家属在海葬过程中的一些其他支出,比如交通、餐饮等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属在情感上的损失。

  1. 配套服务:除了费用减免和资金补助,舟山还提供了一系列贴心的配套服务。免费提供鲜花瓣,在海葬仪式上,家属们将鲜花瓣与骨灰一同撒入大海,让整个仪式显得更加庄重、温馨,花瓣随着海浪飘散,仿佛带着逝者的灵魂驶向远方 。免费颁发海葬证,这是逝者进行海葬的官方证明,对家属来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它承载着逝者的信息以及这段特殊的殡葬经历 。提供专业的礼仪服务,从家属登船到撒海仪式的进行,都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安排,让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给予逝者应有的尊重 。在一些指定的海葬纪念场所,还会为逝者提供纪念碑刻字服务,方便家属日后前来缅怀,让他们有一个可以寄托哀思的地方 。

(二)适用范围

舟山海葬奖励政策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涵盖舟山本地居民,也将符合条件的非舟山户籍人员纳入其中 。只要是在舟山境内各殡葬服务单位办理殡葬事宜的市内外死亡人员,均可享受相关政策 。这意味着,即使不是舟山本地人,只要愿意选择在舟山进行海葬,都能得到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比如周边城市的居民,被舟山美丽的海域和完善的海葬服务所吸引,希望将亲人的骨灰撒在这片海域,他们同样可以依据政策,享受费用减免、资金补助以及配套服务等一系列福利 。这项政策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选择海葬这种独特的殡葬方式 。

四、奖励政策实施情况

(一)成功案例展示

诸暨等地在推动海葬方面成果显著。连续 11 年,诸暨已开展 20 次集体海葬 。在最近的第 20 次集体海葬活动中,10 位逝者在舟山市普陀山莲花洋海域 “入海为安” 。活动当天,家属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携带逝者的骨灰盒登上殡葬专用船。在船舱特别设立的追思厅内,工作人员神情庄重地宣读海葬祭文,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逝者的缅怀。家属们手持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中静静默哀,思绪飘回到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与亲人做最后的深情道别 。
经过一小时的航行,船只抵达海葬指定海域。逝者家属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下,用丝带轻轻系住可降解安息盒,将其与象征着美好与祝福的鲜花一起,缓缓送入大海。他们伫立在船头,久久凝视着,目送逝者灵骨随着海浪渐渐远去,回归自然的怀抱 。市民郭女士表示,她的父母生前就对海葬十分认可,两人还专门商量过此事,希望以这种方式告别世界。作为子女,他们尊重并遵循了父母的意愿 。
而在诸暨市举行的第 15 次集体海葬仪式上,同样有 20 名逝者在舟山莲花洋 “入海为安” 。在舟山市沈家门码头边的 “新天恒” 号殡葬专用船船舱内,家属们整齐排列,面向花圈和挽联,集体默哀,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随后,船只驶向舟山莲花洋观音神像附近海域。到达指定地点后,家属们纷纷抛撒花瓣,那一片片花瓣承载着对逝者的思念,飘落在海面上。紧接着,他们将装有逝者骨灰的可降解安息盒缓缓沉入大海,让逝者的灵魂在这片宁静而广阔的海域安息 。诸暨市民陈雄巍的爷爷,生前一直秉持厚养薄葬的理念,并且早早与家人商量好,要选择海葬这种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句号 。陈雄巍在参与完整个集体海葬仪式后,感慨万分,他觉得政府在仪式的组织安排上非常用心,选择的莲花洋海域风景优美,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而且,他还了解到海葬使用的盒子都是可降解的,这让他深刻认识到海葬相较于传统丧葬方式,在环保和节约土地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二)政策实施成果

舟山的海葬奖励政策如同春风化雨,有力地推动了海葬的普及。近年来,选择海葬的人数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从舟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朱惟炜提供的数据来看,自 2010 年起至相关统计时间,舟山已举行了百余次海葬仪式,送别了来自舟山本地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 621 位逝者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海葬这种殡葬方式的认可与接纳 。
以诸暨为例,从 2013 年 12 月举行首次海葬仪式至今,累计已有 155 位逝者进行了海葬 。而且,当地参与海葬活动的人数增长态势明显。诸暨市殡仪馆副主任徐国彪介绍,该市一般在每年三月和十二月举行骨灰撒海活动,如今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这充分表明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生态化、自然友好的方式来处理身后事 。
再看绍兴,从 2013 年 12 月举行首次海葬仪式至今,已为 169 位逝者进行海葬 。随着移风易俗观念的不断深入,市民对海葬这种新型生态葬法的接受程度日益提高。绍兴诸暨市民政部门组织的第 21 次集体海葬活动中,有 14 位逝者 “入海为安” 。在活动过程中,家属们严格遵循流程,在庄重的氛围中完成了海葬仪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海葬活动的成熟与规范 。舟山的海葬奖励政策在提高海葬接受度、推动殡葬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让更多人能够以一种环保、文明的方式回归自然 。

五、海葬申请流程


(一)前期咨询

家属首先要与舟山市的殡葬管理所或殡仪馆取得联系。你可以拨打舟山市普陀区殡葬管理所的电话 0580 - 3054087 ,详细咨询海葬的具体政策、办理流程、举办时间等信息。也可以通过舟山市民政局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查询海葬相关内容,了解大致情况 。咨询时,要明确询问海葬奖励政策的适用条件、所需准备的材料、海葬仪式的安排等关键问题 。

(二)材料准备

  1. 逝者火化证明:这是证明逝者已经进行火化的重要文件,由负责火化的殡仪馆出具。在火化完成后,家属务必妥善保管好这份证明,它是申请海葬必不可少的材料 。

  1. 承诺书:通常是《骨灰海葬享受免费殡仪服务承诺书》,家属需要承诺遵守海葬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这份承诺书可能需要家属签字确认,以表明对海葬事宜的知晓和配合 。

  1. 其他可能需要的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提供逝者的户口本、身份证或能证明其户籍的相关证明及复印件等。如果是非舟山本地户籍人员申请海葬,可能需要额外提供一些能证明在舟山境内各殡葬服务单位办理殡葬事宜的材料 。

(三)等待确认

家属提交申请材料后,相关部门会对材料进行审核。这一审核过程通常需要一定时间,相关部门会根据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海葬政策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审核通过后,相关部门会以电话、短信或者邮件等方式通知家属,告知其申请已被确认,同时会告知海葬仪式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集合方式等详细信息 。如果申请未通过,也会说明原因,家属可以根据反馈进行相应的补充或调整后再次申请 。

(四)海葬仪式参与

  1. 携带物品:仪式当天,家属需携带逝者的骨灰、之前收到的通知文件、个人身份证件等。同时,按照要求,可能还需要带上海葬证、船票、花瓣(如果是由家属自行准备的话)、手套、口罩、毛巾、环保袋等物品 。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海葬仪式的进行,有的是为了保障家属在海葬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 。

  1. 集合登船:家属要按照通知的时间,提前到达指定地点集合。一般是在殡仪馆骨灰堂门前,在那里领取相关物品后,前往指定码头凭票登船。需要注意的是,对登船人数可能会有限制,比如每户至多三人等,具体人数要以通知为准 。登船后,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找到自己的座位或站位 。

  1. 海葬仪式流程:船只启航后,会驶向指定的海葬海域。在航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介绍海葬的意义、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 。到达海葬地点后,会举行庄重的祭奠仪式,包括献花、致悼词、集体默哀、鞠躬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家属要保持庄严肃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家属将骨灰与花瓣一同撒入大海 。撒海时,要注意按照工作人员的示范动作进行,确保骨灰能够顺利、均匀地撒入海中 。撒完骨灰后,家属可以在船上稍作停留,缅怀逝者,待船只返程 。整个海葬仪式结束后,家属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返回 。

六、海葬的意义与价值

(一)环保角度

海葬在环保层面意义重大。从土地资源利用来看,传统墓葬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随着人口增长和死亡人数的累积,土地资源愈发紧张。以城市公墓为例,有限的土地上要规划出众多墓穴,导致墓地价格不断攀升,且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而海葬无需占用陆地空间,将骨灰撒入大海,使逝者回归自然,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的压力。据相关统计,每进行一次海葬,就能节省约一平方米的土地资源,若大量推广海葬,能为城市释放出可观的土地,这些土地可用于城市建设、绿化、公共设施等方面,极大地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
从环境污染角度分析,传统殡葬方式,如土葬,棺木的材质多为木材,部分还含有防腐剂等化学物质,随着时间推移,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火葬虽然相对环保,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气排放。而海葬,骨灰本身经过高温焚烧后,成分主要为无机物,对海洋环境基本无危害。同时,现代海葬使用的容器多为可降解材料,如纸质、植物纤维等制成的骨灰盒,能在海水中自然分解,不会像传统塑料或木质骨灰盒那样,在海洋中残留或释放有害物质,避免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污染 。

(二)文化角度

在文化方面,海葬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它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打破了传统 “入土为安” 的固有观念,将生命的终结视为回归自然的一部分。在许多文化中,大海被视为生命的起源和归宿,是万物的母亲,逝者的骨灰融入大海,如同回到生命的起点,完成了生命的轮回,这种方式赋予了生命一种更为宏大和深远的意义 。
海葬也是移风易俗的重要体现。传统殡葬习俗中,存在着一些铺张浪费、迷信等不良现象,如大操大办葬礼、进行封建迷信活动等,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文明、节俭理念相悖。海葬以其简约、环保的特点,倡导一种新的殡葬文化,引导人们摒弃传统殡葬中的不良习俗,树立文明、健康的丧葬观念,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此外,海葬还能促进人们对生死的思考,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重视当下,具有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 。

七、结尾总结


舟山海葬奖励政策,以其切实的经济支持、贴心的配套服务,为殡葬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它不仅在环保层面展现出巨大优势,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还在文化层面推动着移风易俗,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归宿与价值 。
希望大家能转变传统殡葬观念,认识到海葬并非是对亲人的不尊重,而是一种顺应自然、充满诗意的告别方式 。在未来,期待看到更多人选择海葬,让逝者的灵魂在广阔的大海中安息,也让我们的地球家园能够拥有更多的绿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